集贸市场 在烟火气中迎接新机遇

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传统的集贸市场正经历着蜕变。曾经,集贸市场主要是中老年人采购的场所,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其吸引,走进了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天地。从单纯买卖交易之地,到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变化的背后,是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是服务水平的提升。
悄然蜕变
集贸市场里年轻人越来越多
“现炸出锅的油条比盘子都长,又脆又香,咸豆腐脑的卤汁也很够味。”7月30日7时30分,在省城体育路体育场早市上,崔月坐在四角折叠方桌旁,享受着美味的早餐。
吃饱喝足,崔月开始购物,清徐的葡萄、太谷的桃,还有现榨的芝麻酱……“要不是自行车载不了这么多东西,10块钱3个的火龙果和1.5元一斤的麒麟西瓜我必定拿下。”崔月兴奋地说,“吃到了好吃的、不停地买买买,赶早市让我体验到了浓浓的烟火气。”
一提到集贸市场,似乎总会与中老年人联系在一起。而如今,熙熙攘攘的人群,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还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集贸市场的这些元素调动着人们的五感,吸引着越来越多对精致消费祛魅的年轻人。
去年,小红书就推出“菜市场漫游指南”话题,目前浏览量已达到9387.8万,话题“认识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式逛当地的菜市场”引起了年轻网友的共鸣。在话题奖励和博主引导下,不少年轻人重新拥抱了家门口的“小确幸”。山西省的体育场早市、大同振兴便民市场、运城东湖农贸市场……都被推荐热议。
眼下,正是晋中市北洸乡井神村鲜桃的上市期。每天,井神村的小白都会起个大早,去自家的桃园摘桃,拿到体育场早市上卖。作为“95年”的“数字原住民”,她深知赶热点、蹭流量的重要性。“南京有科巷菜场、东北有石桥子早市、大理有北门菜市场,我们有体育场早市,社交平台上相关的帖子视频很多,我在下面评论推荐自己的摊位,总有人私信咨询。”小白说,“体育场早市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运过来的桃基本都能卖掉,三个小时往返车程很值。”
不仅如此,集贸市场现在正逐渐与文旅挂钩。
在运城,东湖农贸市场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引来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这个很多自媒体口中的“东湖早市”,位于中心城区盐湖城小区南侧,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以售卖早餐、果蔬、调料等为主,共有固定商户150户、流动摊位60多个。今年“五一”假期,该市场日均客流量曾高达8万余人次。
西安的小米去过东湖农贸市场后,特地为运城早市发了一篇推荐帖,文案写道:“运城的东湖早市热闹极了,各种各样的饼子和水煎包都很好吃,我最爱黑糖空心饼,一个胃真的不够吃。”而从浙江去大同旅游的王瑞英则对振兴便民市场赞不绝口,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在大同最喜欢的地方,走进菜市场就好像走进了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开启了最鲜活的对话,这里热闹的气氛、和善的店主和买家以及丰富多样的特色食物,让我心甘情愿成为它的‘自来水’。”
红火背后
集贸市场正不断提升改造
“City Walk的尽头是菜市场”可能出乎意料,但有迹可循。“新鲜”“种类多”“价格实惠”这些标签是集贸市场的传统优点,而它的市场环境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
7月21日,在长治市武乡县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绿底红标的招牌、宽敞平坦的路面、一个个摊位隔间整齐明亮,人们走走停停,挑选着货品。这个市场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是武乡县为提高县城品位、取缔马路市场建设的第一个规范化农贸市场,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
“县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为满足群众需求,市场先后进行了三次升级改造,丰富了居民生活的‘菜篮子’,极大提升了服务功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负责人李红亮说,“今年5月,市场再次升级改造,修建了铝方通吊顶,铺贴了塑胶地板,增设了通风和灯光设施,总投资70余万元。”
程斌是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一位肉铺老板。围着绿色围裙的他,正忙着在案板上为顾客切肉,身后空着的肉扇挂钩暗示着肉铺的好生意。“以前我也在这里卖肉,只不过那时候集贸市场还没建起来,要跟城管‘打游击’,心惊胆战不说,环境也差。”程斌笑道,“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不用风吹日晒,清洁工人每天定时清理垃圾,干净卫生,客人源源不断。”
集贸市场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消费增长。近日,省商务厅印发《山西省“千集万店”改造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要升级“集贸市场”,今年7月至明年12月为全面推进阶段,升级“集贸市场”,对乡镇集贸市场、商贸中心等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是4项重点任务之一。
如今,很多集贸市场已焕然一新。湿滑的地面经重新排布排水系统已干燥洁净,随处可见的菜叶垃圾也被清扫一空,混乱的摊位有了合理规划布局,果蔬区、水产区、调料区井然有序,而整修的灯光和顶棚也让菜市场不再昏暗压抑。集贸市场的华丽转身,创优了周边居民的消费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去购物、去体验。
未来可期
集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农产品销售是农贸市场发展的第一要义。记者走访发现,年轻群体推荐农贸市场往往离不开刚出炉的本地美食和新鲜便宜的应季水果,畅通产品流通渠道,让更多美食进驻农贸市场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
早上7时,省城学府公园门口,近百个地摊串联而成的露天早市已是人声鼎沸。一位卖菜的摊主说:“在这摆摊没有摊位费,跟开店的同行相比,成本低了不少,菜价便宜很多,客流量也更多。”
学府公园早市形成于2018年,主要由附近村民自发聚集形成。随着执法管理完善,逐步规范化,早市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坞城街道办锦绣社区党支部书记宋建芳表示,早市的服务对象以周边居民为主,由于摊主经营费用少,货物周转快,早市上的果蔬商品价格普遍比商超低,更新鲜,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当然,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农贸市场,优化服务必不可少。东湖农贸市场专门设置了复称台和投诉台,复称台每天有100多次称重,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同时,在市场的便民服务点,不仅安装了空调、添置了椅子、配备饮水机让消费者无偿使用,还提供免费存放物品和大件行李服务,营造了方便舒心的消费环境。日前,运城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到东湖农贸市场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题培训,围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人员健康管理、有害生物防治、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讲解,督促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集贸市场最具烟火气,持续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助于“小市场”满足“大民生”。业内专家表示,集贸市场要想接住这波“流量”,要加快出台更多引导集贸市场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大优惠补贴、费用减免等力度,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入驻集贸市场;优化整合现有资源,科学布局新市场,着力破解集贸市场小、散、乱、差等问题;加快建立完善集贸市场建设经营管理标准,建立全省统一集贸市场网络配送体系,高效做好产品配置、价格调控工作,真正让商户安心、消费者放心。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