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亟待装上“安全锁”

 作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现代工具,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惊喜,也引发了新烦恼。
1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法一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严以新在发言中引用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84%的网民切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带来不良影响,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短信、诈骗信息等造成的人均经济损失133元。
一方面享受上网便利,另一方面又“被透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蒲长城建议,尽早组织研究制定相关信息采集和应用的标准。“初始信息的采集应该制定相应标准,信息收集以后加工整理或者自然生成的这一类信息也要有标准规定。如果信息涉及到公民、法人、团体、机构,这个标准就应该规定,生成了什么样的信息,应该告知本人。”蒲长城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居民的财产数字化了,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看来,非现金支付,货币数字化,将来很多财产证明很可能也数字化。“如何在网络安全中,在信息内容安全中更好地保护居民数字财产安全,这是在法律上要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吴晓灵同时提到,我国现行证券法对证券定义非常窄。如果不加快修订证券法,不对证券定义做扩展性的规定,网上很多新证券活动没有办法界定,既不利于规范,也不利于对非法活动的打击。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学勇建议,跟进新趋势研究新问题。“当前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发展很快,加强网络安全有关法规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和布局显得更加重要。”李学勇举例说,上个月国家发布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IPv6规模部署是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因此既要对以前制定的法规规章根据法律实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完善,也要在制定有关配套法规规章时,为今后网络的发展预留空间。特别是在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安全可信和自主可控的技术领域,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以提高我国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此外,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以来,网络安全岗位招聘需求增长200%以上,但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十分紧缺。参与网络安全法执法检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说:“网络安全专业性强,人才短缺,因此不仅需要培养人才,还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 

相关产品

评论